close
今天中午剛好遇上了在虎尾分院召開的臨終照顧會議
感覺跟之前在總院所參與的會議形勢差了很多
不只是參與的人員包括了老師們和學長姐,還有宗教師、社工、和外科主任也一起參與。
主要是針對一位居家照護的臨終患者
就心靈層次、臨終照護以及死亡準備討論
不知道在總院是不是沒有諸如此類的醫療模式
這些能夠走出醫院到病患家中,為他們設計一套很專人貼心的照護模式
的確是不同於大都市能夠在地方鄉鎮可以多為民眾所做到的部分
而家醫科在這樣子的醫病模式中,就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大家提出的意見也都是我從未曾想過的
包括了宗教師所提出的如何幫助臨終患者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
還有學姐和居家護理師和患者之間的互動和關懷
以及黃醫師所提出的對於把整個家族聚在一起召開家庭會議所有可能面臨到的狀況的建議
真的是之前在台北很少很少會面臨到的課題。
經過了這樣子幾次的見識和參與
家醫科的確在這些非大都會形的地區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也感覺能夠更貼近患者的需求和心靈層次
在未來癌症慢慢成為主要死因的趨勢下
這些病人的臨終照護以及生命最末的陪伴就會佔去更大的議題
要是能在現今就已逐漸準備配套措施,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發揮出最大的功能。
老實說原本對這個會議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就只是剛好參與罷了
但參與後,發現真的是在台北所學習不到也不容易接觸到的層面,非常難得。
突然想起昨天精神居家照護的最後一個病人,也是精神分裂的患者
據護理師所說是因為曾經歷過車禍,後又因九二一地震時因為當兵所以被叫去搬運屍體
那些九二一地震的受災戶,的確是受到了政府和相關民間的重視
雖然不盡完善但之後的社會照顧福利一直是為人所記得的
但反觀這些因為災變後被叫去協助災後整理重建的人們
或許不是自願也或者有的人根本很忌諱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沒有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所有事情的道理)
在災變後一小段時間曾經被媒體報導了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但後來因為這群人並沒有辦法聚在一起或是被大家所忽略
變成了一群災後不是災民但仍受創的一群人。
天災本來就不是可以控制
加上這些災變後因為大量人力投入所又衍生出的健康心理問題
應該是要提出來被大家所重視的
防災重建固然重要
但若是因為召集了一群本來就沒有問題但因為救災所導致終身帶有精神問題的病患
那麼災變所造成的影響,總是會有這麼一大群隱形且被「創造出」又忽視掉的犧牲者!!
感覺跟之前在總院所參與的會議形勢差了很多
不只是參與的人員包括了老師們和學長姐,還有宗教師、社工、和外科主任也一起參與。
主要是針對一位居家照護的臨終患者
就心靈層次、臨終照護以及死亡準備討論
不知道在總院是不是沒有諸如此類的醫療模式
這些能夠走出醫院到病患家中,為他們設計一套很專人貼心的照護模式
的確是不同於大都市能夠在地方鄉鎮可以多為民眾所做到的部分
而家醫科在這樣子的醫病模式中,就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大家提出的意見也都是我從未曾想過的
包括了宗教師所提出的如何幫助臨終患者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
還有學姐和居家護理師和患者之間的互動和關懷
以及黃醫師所提出的對於把整個家族聚在一起召開家庭會議所有可能面臨到的狀況的建議
真的是之前在台北很少很少會面臨到的課題。
經過了這樣子幾次的見識和參與
家醫科的確在這些非大都會形的地區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也感覺能夠更貼近患者的需求和心靈層次
在未來癌症慢慢成為主要死因的趨勢下
這些病人的臨終照護以及生命最末的陪伴就會佔去更大的議題
要是能在現今就已逐漸準備配套措施,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發揮出最大的功能。
老實說原本對這個會議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就只是剛好參與罷了
但參與後,發現真的是在台北所學習不到也不容易接觸到的層面,非常難得。
突然想起昨天精神居家照護的最後一個病人,也是精神分裂的患者
據護理師所說是因為曾經歷過車禍,後又因九二一地震時因為當兵所以被叫去搬運屍體
那些九二一地震的受災戶,的確是受到了政府和相關民間的重視
雖然不盡完善但之後的社會照顧福利一直是為人所記得的
但反觀這些因為災變後被叫去協助災後整理重建的人們
或許不是自願也或者有的人根本很忌諱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沒有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所有事情的道理)
在災變後一小段時間曾經被媒體報導了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但後來因為這群人並沒有辦法聚在一起或是被大家所忽略
變成了一群災後不是災民但仍受創的一群人。
天災本來就不是可以控制
加上這些災變後因為大量人力投入所又衍生出的健康心理問題
應該是要提出來被大家所重視的
防災重建固然重要
但若是因為召集了一群本來就沒有問題但因為救災所導致終身帶有精神問題的病患
那麼災變所造成的影響,總是會有這麼一大群隱形且被「創造出」又忽視掉的犧牲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