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剪開固定器】

一轉眼,距離八月三日開刀的日子,已經一個多月了

想起之前那段,倒數著手術的時光

原來早就屬於大腦裡回憶的那一塊



前幾次的門診都很順利

除了第二次因為刷牙不夠乾淨牙齦有點發炎,賴醫師再教我刷一次牙

(超不好意思的,總覺得刷牙好像應該是從小就要學會的事情:p)

口外的醫師們有個很可愛的特點,就是以「有沒有變輕啊」來當作問候語

因為是骨骼切割的大手術,所以術後的營養補給很重要

每一次的回診,都要記錄體重的變化



第五個星期的回診,先拍了三張X光圖

拿回診間讓賴醫師看後

他微笑著說:「很好,可以把嘴巴打開了」

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我,很驚訝地睜大了雙眼

(這時候還不能開嘴沒辦法尖叫)

喔我終於可以離開灌食的生活啦~~~~~~~



陳醫師幫我剪開了嘴上的鋼絲後,要我試著打開嘴巴

一個多月沒有開口,讓兩頰的肌肉酸痛僵硬

感覺再用力一點,就會喀一聲裂開

很努力地張開嘴巴,賴醫師說連一指都不到

我怎麼覺得已經大得可以吞進一頭象了呢



陳醫師拿著一把尺,要量我張嘴的寬度

「再來再來,還可以喔,再來再來,再大一點,還可以喔」

張到嘴巴開了2公分的程度,就再也沒有辦法再大了

他告訴我下次量要達到4公分,最好是標準4.5公分

不然等到醫師們要幫我開嘴,那就不好玩了,我想也是啦

突然有點希望像蛇一樣……



【Last but not least】

經過一星期的練習,也沒有把握嘴巴開了多少

睡前起床平時無聊就把嘴開一開,酸痛感也與日俱減

從第一天回家連根湯匙都沒法完全放進嘴巴

到現在可以像之前一樣



開學前最後一次來到高醫,我的嘴巴上次剪開了固定器

但還是有一塊半透明的板子在上顎固定,以及十幾根繞著牙齒的鋼絲

賴醫師先幫我量了一下嘴巴可以打開多少

哇哇哇有47喔

當然這不是公分公尺更不是公里,那我不就成了送子鳥的鶗鵠了嗎 :D

是47mm,也就是4.7公分

距上次陳醫師跟我說的標準45mm已經又超過了

現在張大嘴的差別,除了不會痛之外

兩邊靠近耳朵的關結也可以同時開合了,手術前是一邊先然後才是另外一邊的



「嗯,很好,今天可以把剩下的固定器也拆掉啦」賴醫師這樣說

「回學校同學可能就都不認識妳啦。」

想起前幾天回台北搬宿舍,在門外蹲著綁鞋帶時

瑄吟從後面拍背叫我

我回過頭後她驚呼一聲,呵呵,早知道就跟她說妳認錯人嚇嚇她了



一樣是由上星期幫我剪開固定器的陳醫師幫我拆

躺在門診的手術椅上,intern先幫我上了很淺很淺的麻醉

在上下牙每隔一小段距離就打一針,大約有七八針吧

雖然賴醫師之前說拆掉固定器不會痛不用打麻藥

但我心裡還是有一點怕怕的

陳醫師說打一點麻藥會減輕一些不適感



麻藥一下子就發揮作用了

只是表層的麻醉,所以在鋼絲抽出我的口腔時,還是有感覺

上排固定的比較多,所以拆起來也較花時間

他們一邊拆一邊聊天

說賴醫師要他們練劍道,這樣手才會有力氣

好酷喔,那就順便學個空手道好了,可以用手刀把病人劈昏,就不用麻醉藥了 ^^”



上排最後一根鋼絲拔掉之後,一片半透明罩著整個上顎的固定器也拿出來了

因為固定器和上顎之間有小小的縫隙,剛剛好可以卡住食物碎屑

所以還掉出了一些歷史悠久的食物殘渣…….

漱了好幾次口,混著濃農血水和小血塊及一些口腔裡殘渣的東西才被清掉



漱口的同時,我發現了一件事,就是麻藥已經退啦

還有下排的鋼絲沒有拆

決定不說,體會一下沒有打麻藥的感覺

我想,再痛也比不過兩年前剛戴上矯正器的那幾個晚上吧,真是太可怕的回憶



下排固定器比較少,只有六根

在旋轉開固定器和拔出的同時,有一種奇特的感覺

倒也不是痛,有點像是小時候牙齒搖搖欲墜的時候,晃動牙齒的感覺,有點妙

可能是下排少了那一片透明的板子,所以拆起來就很快

整個過程還是如同之前每次躺在診療椅上

不管是灌牙模、洗牙、抽痰、拆線等等

醫師永遠都會這樣問「會痛嗎,會痛就跟我說喔」

這一顆一模一樣的定心丸,藥效是一直很強大的



離開了診療室,下一次再回診,就是十一月初的事情啦

倒也不會像有些人希望從此不用再到醫院

這整個暑假,位在高醫舊大樓二樓底端的口外門診,的確給了我不少東西

除了身為一個病人所受到的貼心照料

還有每一位醫師很用心,很和氣仔細的照顧和無形之中的教導



實在沒有辦法寫出這時候的真切感受

也許,當我哪一天真的披上了白袍,這個經歷會如同掛在胸前的識別證

或是白袍上綠色的繡線般跟著我,提醒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spirit 的頭像
    myspirit

    myspirit

    myspir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