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波波的話題越演越烈,看了某些言論真是令我怒火中燒
身為台灣醫學生不說幾句話對不起自己,而我也是不久後就要當醫生的人
要讓別人知道我們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也不是經不起考驗

要先破除的迷思第一點,希望立委修法並不是為了阻絕所有在國外習醫的學生回來執業
只要可以通過學歷甄試,那麼大家一定是未來可以一起工作的同事
現今的法條並沒有規範外籍學生要先經實習過後才可以回國行醫
而在波蘭之前留日留美的學生們也大有人在,為什麼這個議題到現在開始才議論紛紛
就是因為現今已經在台灣當住院醫師的波蘭醫學生們,大多數並沒有經過實習這一關訓練
實習很重要嗎?當然非常重要
重要的絕對不是只有打針抽血這些事情,重要的是在我們蹲著念過這樣多書之後
真正面對病人了,能不能把所有學過背過的東西轉換到一個活生生的人身上

我還記得大四開始,一個星期有一個下午的臨床課程
一個下午,近四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必須到內科病房,去問病人病史及做身體檢查
一開始東漏西漏就算了,常常回到討論室老師一問某個問題,發現漏問的機會也是在的
身體檢查的順序都是滾瓜爛熟,肝臟要怎麼壓肺臟要怎麼敲
敲出來又是用什麼樣子的詞彙去形容,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
根本還不到用藥,也不到抽血打針這些基本的步驟
就是這樣慢慢磨慢慢練習
就到現在要大六了,快要當intern的前夕,可以很有把握很駕輕就熟了嗎?
沒有,當然還是會害怕會擔心,而會害怕會擔心就要把不足的東西補得更齊
但是回首一看,比起大四大五青澀的樣子,的確是成長許多的
在病房遇到學弟妹們帶著些許小心翼翼的神情,那就是幾乎每一個臨床課程開始,大家臉上的模樣
在見習實習的過程裡,我們的成長跟之前在教室裡上大堂課的學習是截然不同
你說要縮減我的時間那也來不用見習實習就直接當個住院醫師吧
那還真的是不敢不願意

第二個迷思是,波波們家中有錢送他們出國,本來也就不是一種原罪
這個世界有例外於立足點的平等的太多事情,身家如果要求完全平等那不如同共產主義一般的卑劣
有能力的話要到那裡念書都是可以的,哈佛如果進得去念得畢業那我也完全甘拜下風
問題就在於已經有太多的例子顯出波波在習醫這條路上有著不同於國內的漏洞
今天不論我們所探查到的訊息是真是假,若在波蘭亦可以受到紮實的訓練
那麼當然經過學歷甄試這一塊不會是問題
為什麼要設立除了醫師國考之外的學歷甄試,就是因為在台灣之外的教育體系並不是教育部所可以監控及規範
起碼在國內的醫學教育之中,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需一格一格填滿的乖寶寶章
就是起碼我們學習到了這些臨床東西的最低限度

第三個迷思是,那麼就大家一起考吧,不用分什麼外國醫學生國內醫學生
這不單單只是保障國內醫學生這樣的回答,而是如同前面所述
在國內十一所醫學系的訓練,都還是在教育部的監控下存在的
為什麼醫院評鍵教學評鑑會把每一個老師搞的人仰馬翻,不就也是這來自上層的規定和壓力
拿美國所言,外國人在外國拿了學歷之後要能在美國習醫的例子不多見,也是這樣類似的理論
不論是外國人或是本國人,在一個不是自己政府掌握的體制下訓練出來的醫生
回來卻掌握了本國人的健康,政府難道沒有篩選的義務責任嗎?

電視撥出的畫面,媽媽哭訴著說孩子很想要當醫生,這樣五十年都沒有辦法當
那重考班裡那些考了十幾次的考生們情何以堪
或許有人說在高中階段能夠知道自己真正想習醫的學生不多
但還是不能否定有這群人的存在
我們沒有這些雄厚的財力,乖乖蹲重考班考的一次兩次三次
這就是所言不會有根本存在的立足點平等
那麼在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都進了醫學系都要當醫生前
先實習過,加上外國學歷的通過本國學歷甄試之前,這樣盡力去彌補這些不平等的地方,又有那裡錯了嗎?

這本來就是一條一路念書下去的路程,不會因為當了住院醫師當了主治醫師而停止
每一個人都在這條路上,拼了命的補足自己知識所不足的地方
學歷甄試不好考,那就努力一點念書,這次不過了下一次再更努力準備
要選次專科前不是這樣嗎?專科醫師考試不是這樣嗎?有那一個大型的考試通過率是百分之一百的
腎專這麼難拿,有人說阿不管我當了內科醫師五六年都考不上,五十年都當不了所以把考試考的簡單一點嗎?
不可能有這個道理嘛

如果您看完了我的文章
如果您也支持我的想法
那麼請您也支持政府修法,以及讓落日條款不能存在
如果您對我的想法有異意,也歡迎討論
而我只是想要傳達,我們所追求和爭取的原因和立場!!!!

聯署書下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spirit 的頭像
    myspirit

    myspirit

    myspir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